半岛体育八月的雨城大地,骄阳正盛,却丝毫没有减退建设者们的热情。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雨城区多营镇葫芦村的川西道地药材数字化产地加工项目现场,看到一幅繁忙的建设图景正慢慢铺展开来:吊臂在空中不停挥舞,工程车辆在工地上来回穿梭,扬起的尘土成了奋斗的印记。焊接声、金属切割声、安全哨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建设交响乐。
“这块地平得再仔细些,后续设备安装可不能出岔子。”施工员黄会江抹了把额头的汗水,黝黑的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他手里的水平仪在阳光下闪着光,眼睛紧紧盯着地面的刻度。这位有着多年建筑经验的管理者,从项目开工起就扎根在这里,每天第一个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我们搞建设的半岛体育,就得对得起手里的活。想到这项目建成后能给雨城带来这么多好处,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黄会江的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他脚下的水泥地还带着新鲜的温度,那是建设者们用汗水浇灌出的希望。
“川西道地药材数字化产地加工项目总投资1亿元,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5900万元,项目规划用地47.25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中药饮片生产车间、中药饮片库房等设施。”业主方代表杜霄向记者介绍,“目前,厂房主体结构、屋面及墙面工程、场地道路硬化均已完工,正推进厂房室内地坪浇筑、管网预埋及罐区基础施工等工作。该项目预计今年10月底全面竣工,11月可进入试生产阶段。”
项目建成后,将为雨城区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迈进。尤为关键的是,该项目以“智改数转”为战略支点半岛体育,通过部署尖端数字化生产集群与全链路智能管理系统,构建起覆盖药材溯源、饮片加工、质量检测到成品仓储的全流程数字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动态感知、智能调度与精准调控。这一变革不仅带来生产效率的几何级提升与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跃迁,更打破了中医药传承中“经验依赖”的壁垒。通过实时采集分析千万级生产数据,将中药饮片加工技艺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的数字模型,让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实现深度融合,推动中药饮片生产完成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智能型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同时半岛体育,全生命周期的数据追溯系统既满足了新时代药品安全监管的严格要求,更构建起消费者对中医药的品质信任,为产业标准化筑基、规模化扩张、品牌化突围提供了数字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引领中医药这一千年国粹在智能革命浪潮中焕发新生机。预计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加工道地药材中药饮片1万吨,年产值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地处几条高速与国道的交汇处,交通极为便捷。这一地理优势为药材收购后的加工环节提供了极大便利。不仅能快速接收从各地运来的药材,缩短运输时间以保证药材新鲜度半岛体育,还能高效调配加工所需的各类物资,让整个加工流程更加顺畅。
对于多营镇葫芦村的药材种植户王明清来说,川西道地药材数字化产地加工项目的建成,就是他的“定心丸”。“以前种药材最怕的就是丰收了卖不出去,价格也不稳定。现在好了,项目建成后会收购我们的药材,再也不用愁销路了。”王明清看着自家地里长势喜人的黄柏、杜仲,眼里满是憧憬。他已经和村里的合作社商量好了半岛体育,等项目投产后就扩大种植规模,“有了稳定的收购渠道,我们就能安心搞种植,日子肯定能越过越红火。”
此外,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创造1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其中50个岗位能直接面向周边群众开放。这对家住附近八步镇枫木村的李淑琼而言,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丈夫在外务工,我留在家中照顾老人和孩子,一直盼着能找份离家近的活计。听说这个项目能提供不少岗位,我打算到时候过来试试。”李阿姨笑着说道,要是能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到钱又能兼顾家庭,那可真是太巴适了。
川西道地药材数字化产地加工项目的火热推进,正是雨城区以项目之“进”支撑经济之“稳”的生动诠释。从机器轰鸣的建设现场到群众眼中绽放的憧憬,从产业链条的数字化重塑到就业岗位的民生温度,这个总投资1亿元的项目,不仅承载着千年中医药国粹的现代转型之梦,更镌刻着雨城人拼经济、抓项目、谋发展的坚定决心。它如同一颗强劲的“引擎”,以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用产业链串联起乡村振兴,用就业岗位托举起民生福祉,在“开门红”的基础上持续加力,为“双过半”筑牢根基,更向“全年稳”的目标全速冲刺。(供稿/图:雨城区委宣传部 赵宇航)
报料渠道:私信“四川新闻网”微信公众号、拨打互动热线“”或发送邮件至“ ”报料。